共产党员是时代的先锋
必须始终保持先进性
在创新意识上领先一拍
在创新行动上先行一步
才能成就更加优秀的自己
一汽解放发动机事业部重机部维修技术主任工程师吕玮,就是这样一位把创新精神融入骨髓的人。他科学求实,勇担风险,敢于突破,把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成为事业部电气技术领域的“主心骨”和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在一汽解放党委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上,他被授予“解放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刻苦钻研 创新赋能
企业所需要的创新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系列有目标、有计划的行动。因此,创新者不但要在理念上有突破,还要具备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吕玮不论日常工作多忙,都要坚持学习,刻苦钻研,为创新赋能。家中的书房里、单位的办公桌旁,摆满了专业书籍和技术资料。一有空隙,他就钻进字里行间,探求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摸索信息和智能化的前沿方向,寻找创新应用的突破点。
创新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吕玮不仅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还带动团队成员共同进步。他把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得分享给同事们,也把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年轻员工。在他的电脑里,有一个共享文件夹,里面都是总结整理出来的知识要点和典型案例,那是他一点一滴的积累,现在成了大家共同的财富。
吕玮还经常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学习交流,结合工作中遇到的难题讨论研究,使学习成果快速转化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方法,他着手编制和修订的作业指导书几乎覆盖了制造设备管理的全部流程。他还结合实际工作做好传帮带,指导年轻员工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带出来的徒弟,很多都成为了部门的岗位能手和技术骨干,在设备维护、工艺创新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挑战难题 创新突破
围绕长远发展战略,事业部通过积极推行智能制造以突破传统精益生产无法解决的瓶颈。2016年6月,经国家工信部批准,“重型车用发动机智能制造项目”成为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项目”。面对如此具有挑战性的重大课题,吕玮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主动站出来承接任务,成为项目组的重要成员。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要素。吕玮作为项目中设备管理业务的主要负责人,工作量之大和工作难度之高也就可想而知。为了赶进度,保质量,他开启了“披星戴月”的作息模式,天没亮就从家里出发赶到单位,下班后还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正在上学的儿子平常都很难见到他一面。就算人在家里,他也没有真正休息,而是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面对着电脑,思考优化业务逻辑,研究如何实现数据的有效采集,探索怎样让指令可以顺利传达。
吕玮深入研究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结合自身掌握的自动化知识,创造性地设计设备管理业务的智能化流程。他围绕设备事前、事中、事后管理,把整个业务分为应急维修、设备检修、设备保养、设备点检等九大功能模块,并定义了流程、逻辑、IO要素、数据库四大设计层次标准。此外,他还指导培训了生产调度、刀具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物流管理等业务的设计工作,完成了智能制造功能架构的重要一环。
超越自我 创新引领
创新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事业部的智能制造在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之后,将转型升级作为了更高目标。作为行业先行者,摆在事业部面前的,是一条崭新的道路,没有现成的借鉴与参考。事业部需要一大批像吕玮这样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一步一步去探索实践,穿越一路上的荆棘与坎坷,从胜利走向胜利。
吕玮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动思考智能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系统学习设备虚拟仿真、信息化、5G、工业信息安全等跨界技术,提前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储备。他积极参与编制解放和事业部的技术发展规划,将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提出了5G工业化应用、AR应用和大数据深化应用等规划建议。他还率先在重机部开展基于5G技术的设备数采集课题研究,编写了5G科普培训教材等,向其他技术人员传传授新知识。
在奥威16L机超级工厂建设项目中,吕玮负责电气及信息化技术审核把关。他凭借丰富的知识储备,组织策划并编制了生产线网络规划、数据采集规范等一系列技术要求,制定了总装、预装、校车、涂装、机加线辅机等5类组网方案,通过PLC双网口隔离的方式实现设备层和信息层有效区分,维护设备的通讯安全,为项目高质量推进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进者。
致力于创新实践吕玮,先后荣获解放公司“岗位新星”、一汽集团“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机械行业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等50多项荣誉。
O2O模式线上选购 线下交付
特色服务金融支持 保险保障
品类齐全产品丰富 轻松购机
正品保障品牌精选 贴心服务